
封面照片由 Mana 提供
※ cizucu 認證作者 masa 投稿雜誌。
一般來說,「高ISO感光度拍攝」往往是經驗豐富的攝影師會避免的設定。隨著ISO感光度的提高,噪點更容易出現,而噪點=畫質下降的事實是無可否認的。
許多創作者可能會為自己的相機設定一個可接受的ISO範圍,以確保實用的畫質。
然而,從表現手法、相機性能,甚至後期處理的角度來看,高ISO感光度拍攝也可以作為一種技法來運用。
表現膠片的顆粒感
膠片攝影具有獨特的顆粒感,這是由膠片表面塗佈的鹵化銀結晶所產生的質感,也是構成「膠片風格」的重要因素之一。
換句話說,透過在數位照片中加入這種顆粒感,可以重現膠片攝影所帶來的溫暖感和懷舊氛圍。

照片由 RYUURI 提供
透過提高ISO感光度所產生的噪點,可以自然地呈現出顆粒感,若能有效運用,即使是數位攝影也能實現膠片風格的表現。
高ISO感光度耐性強的相機
當鏡頭或快門速度的限制導致無法攝取足夠光線時,往往不得不提高ISO感光度。針對這類低光環境拍攝,各大廠商推出了多款高感光度耐性優異的相機。

照片由 Yuya 提供
例如,SONY 的 α7S 系列是該公司全畫幅無反相機中專注於高感光性能的型號。此外,〈Canon EOS R6 Mark II〉和〈Nikon Z6III〉等各品牌也推出了多款適合高感光度拍攝的機型。
使用這些相機,即使在高感光度下也能有效抑制噪點影響,讓您在低光環境中輕鬆拍攝。
運用AI技術進行噪點處理
對於數位照片的RAW數據,如今已經可以相對輕鬆地去除高感光度噪點。使用一般的RAW處理軟體,只需按下一個按鈕即可減少一定程度的噪點,因此許多創作者會先進行這樣的處理。

照片由 masa 提供
然而,傳統的噪點減少處理往往會導致畫面銳度的損失。但近年來,運用AI技術的噪點處理不僅能避免這一缺點,甚至能讓畫面比處理前更加銳利。代表性的軟體包括「DxO PureRAW」。
隨著AI噪點減少技術的進一步發展,避免高ISO感光度拍攝的理由或許將不復存在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