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agazine
2025.07.04

AI時代,從照片中「識破地點」的能力 | Focus #491

2025-07-ai-photo-location-privacy-cover-image

封面照片由 AYUMOON 提供

如今,AI已能從圖片中的建築物、自然景觀、光線等視覺線索中,高精度地推測拍攝地點。即使沒有GPS數據或EXIF資訊,建築風格、植被模式,甚至是地區特有的道路標誌都可能成為定位的依據。

例如,Google Lens、Yandex Images,以及基於OpenAI的CLIP模型等多種工具,已經能以80%到90%的精準度實現位置推測,並廣泛應用於旅遊業、災害調查、考古學等領域。然而,這也對日常圖片分享的安全性提出了質疑。

AI應用如何改變拍攝地點探索

有些案例顯示,利用AI工具,攝影師在長期拍攝的本地區域中,發現了之前忽略的多個拍攝地點。透過AI提供的具體地名建議,不僅拓展了創作的可能性,還大幅縮短了傳統場景勘查所需的時間。由此可見,AI不僅是便利的工具,更成為支持創造性活動的重要助力。

2025-07-ai-photo-location-privacy-image-4

照片由 fuji 提供

然而,由於工具的精準度極高,從他人分享的日常風景照片中,無意間暴露個人行動範圍的風險也逐漸浮現。

隱私侵害的可能性與風險

在這個時代,將日常照片上傳至社群媒體,可能成為意外位置暴露的入口。AI能夠從照片背景中推測出住宅、通勤路線、學校等資訊,這可能成為網路犯罪或跟蹤行為的溫床。

以往刪除Exif數據的方式已經不足以應對,現在需要考慮AI圖像分析的「眼睛」,並採取新的風險管理措施。例如,史丹佛大學的學生開發的PIGEON工具,能以35英里內的精度定位自然風景。

我們能做的“AI時代”隱私保護措施

首先,重要的是將智慧型手機或相機的「位置記錄」功能設為無效。此外,建議限制公開範圍,僅在可信賴的平台上分享照片。

2025-07-ai-photo-location-privacy-image-10

照片由 Yuya 提供

此外,習慣在上傳前檢查照片背景,避免看板、通學路線、建築外觀等成為「線索」。在AI具備“識破”能力的今天,每個人都需要理解風險,並採取自我防護的態度。

cizucu app icon

cizucu | 社群圖庫應用

想透過應用輕鬆掌握最新資訊嗎?

下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