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agazine
2025.10.06

追溯散焦美学与演变,摄影中刻画的「Bokeh」故事 | Knowledge #356

2025-10-bokeh-history-pinhole-origin-cover-image

封面图片由 yNAK 提供

19世纪,摄影技术在欧洲蓬勃发展,并传入日本,“ピンボケ”一词由此诞生。其词源融合了荷兰语“brandpunt(焦点)”和日语“ぼける(模糊)”。

如今,在智能手机和高性能相机普及的时代,“Bokeh”不再仅仅是失败的表现,而是被重新评估为一种具有创造性意图的表达方式。本文将从“ピンボケ”一词的背景出发,探讨“Bokeh”作为摄影表现形式的演变及其如何成为日本独特文化的一部分。

2025-10-bokeh-history-pinhole-origin-image-2

图片由 つばさ製作所 提供

荷兰语与日语交汇的“ピンボケ”词源

“ピンボケ”一词结合了表示焦点的荷兰语“brandpunt”和日语“ぼける”。在摄影初期,日本通过荷兰学习了摄影技术。

明治时期以后,随着镜头设计的进步,“对焦”成为摄影的基础,而“ピンボケ”作为对焦失败的表现形式,也逐渐成为一种通用词汇。

升华为艺术表现的“Bokeh”文化发展

最初,“Bokeh”被视为一种失败,但其与绘画手法“Flou(模糊)”相似的朦胧感,逐渐被视为一种美学价值。

2025-10-bokeh-history-pinhole-origin-image-7

图片由 テル 提供

特别是在日本,“柔化背景”的技术得到了独特的发展,“Bokeh味”这一表达也逐渐普及。像尼康的DC镜头等技术,可以有意控制Bokeh效果,大大拓宽了摄影表现的可能性。

Bokeh是失误还是演绎?

Bokeh的量与质由光圈、焦距和拍摄距离三要素决定。通过减小F值、靠近拍摄对象或使用长焦镜头,可以获得美丽的背景虚化。此外,通过圆形光圈或控制像差,还能实现更柔和的表现。

2025-10-bokeh-history-pinhole-origin-image-12

图片由 S.Yasu Photo 提供

对于初学者,推荐的方法是“靠近拍摄对象”。首先在日常生活中尝试拍摄时,注意背景与主体的距离感。

cizucu app icon

cizucu | 社区图库应用

想通过应用轻松获取最新资讯吗?

下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