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Cover photo by Morinaga Akira
能夠瞬間準確捕捉拍攝對象的自動對焦(AF),如今已成為攝影的標準功能。其原理是相機本體判斷「應該對焦在哪裡」,並由鏡頭實際完成對焦,這是一個精密的協作過程。
近年來,隨著AI識別技術的進步以及支援影片拍攝的靜音馬達的發展,AF的體驗變得更加靈活且精準。

Photo by ボブミヤン
對焦的判斷方式 - 對比度 vs. 相位差 vs. 混合式
AF的「眼睛」在於決定對焦於拍攝對象的哪個部分。靜態影像或低光環境下,對比度檢測具有高精度的優勢。而對於快速移動的拍攝對象或連拍,相位差檢測則是不可或缺的。

Photo by tamu1500
在最新的無反光鏡相機中,結合這兩者的混合式AF已成為主流,實現了速度與精度的平衡。
馬達類型決定AF的速度與靜音性
驅動對焦的關鍵在於鏡頭內的馬達。從傳統的直流馬達(DC馬達)開始,現今已發展出超音波馬達(USM)、步進馬達(STM)、線性馬達,以及如VXD或VCM等靜音且高精度的設計。
在影片拍攝中,特別是STM與線性馬達備受青睞,因其設計將操作聲音降至最低。
透過設定與構圖提升精準度
要充分發揮AF性能,設定與構圖的技巧同樣重要。對於移動中的拍攝對象,建議使用AF-C(連續自動對焦);而靜態物體則適合AF-S(單次自動對焦)。

Photo by ちば きょうへい
此外,使用中央單點AF或點對焦功能,即使是小型拍攝對象或複雜背景,也能精準對焦。建議嘗試結合對焦鎖定與構圖變更的技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