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Cover photo by tk
我们日常使用的相机闪光灯,其起源竟然与类似“火药”的燃烧反应有关,这听起来可能让人感到惊讶。在现代电子闪光灯出现之前,摄影需要通过火来产生光,这可以说是一种“爆炸性的表现”。
本文将从类似火药的闪光粉开始,追溯到通过电点燃的闪光灯泡,再到安全且可重复使用的电子闪光灯,探索闪光技术从历史、化学和实用角度的演变历程。

Photo by techi☺︎
视觉艺术背后的爆炸声
如今被广泛使用的电子闪光灯,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利用化学反应的“闪光粉”。

Photo by calm…
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,摄影中通过燃烧镁粉或硝酸钠等化学物质,产生强烈的光。这种拍摄伴随着爆炸声、烟雾和飞散的残渣,可以说是一种“火药艺术”。
一次性光源的“闪光灯泡”
1930年代问世的“闪光灯泡(Flash Bulb)”通过电力点燃封装的金属来发光,解决了手动点火的麻烦。M级、FP级等型号在夜间拍摄或水下拍摄中表现出色,其亮度甚至超过了导光指数200。
虽然一次性使用的设计对钱包不太友好,但作为可靠的光源,它支撑了昭和时代的摄影文化。
光的演变与失落的记忆
随着电子闪光灯的出现,1970年代内置闪光灯的相机成为主流。这种技术不仅可重复使用,还安全轻便,彻底改变了专业和业余摄影的体验。

Photo by まおち
另一方面,像闪光粉或闪光灯泡这样的“失落的光源”,也让人回想起摄影师的紧张感和拍摄现场的热烈氛围。或许火药的痕迹,至今仍然留存于某些角落。



